近日,山西日报、太原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聚焦太重,从数字浪潮为传统产业赋能,到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再到品牌升级扬帆出海。多方面展现了公司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科技创新、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的积极行动,彰显了太重从“制造”向“智造”转型跨越的有力举措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显著成就。
春启新程,开局冲刺。2月11日,室外冷风瑟瑟,厂内生产火热,山西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轨道公司”)内,上万片高端动车车轮整装待发。为保障市场供应,公司春节期间人员倒班、机器不停,全力以赴保交付。
“过去操作凭经验,现在电脑自动算。新投用的环形炉智能燃烧系统,嵌入了数据模型,能对生产工况进行感知,各生产环节实现互相配合。系统投用后,无人化管控率达90%,能耗降幅达17%。”太重轨道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兴龙介绍,现在生产线上很多设备都安装了震动检测器。他打开电脑,一条条波动曲线呈现在屏幕上,“这就是设备的监测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判断设备有没有‘带病’工作。”震动检测器投入使用以来,车轮厂二线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29%,故障率下降70%。
与智能化升级前相比,太重轨道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43%,产品缺陷率降低33%。近年来,该公司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0亿元。
创新驱动展未来。2025年,太重集团计划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引领作用,建设重型机械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并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完善技术研发配套激励政策,推进高效率成果转化。此外,还要提升新品研发能力,改造升级传统产品、培育壮大战新产品、加速发展批量产品、超前谋划未来产品,培育一批具备冲击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太重积极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力争上半年提前全面完成改革提升任务。通过持续深化机构改革,优化经济责任考核,激励各单位大力发展,跳起来摘桃子。坚定不移走国际化道路,构建全球布局的国际化营销体系、全球适配的国际化标准体系、全球通行的国际化管理体系、全球信用的国际化融资体系、全球运营的国际化服务体系、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体系。
历经五年改革发展的太重,正坚定信心谋发展,真抓实干向未来,努力建设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企业。
共建“一带一路”再添太重力量。去年,太重集团自研自产的两台大型卸船机,从太重(天津)滨海码头顺利装船起航,漂洋过海驶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据了解,这两台卸船机重1100吨、长82米、高57米、抓斗最大外伸距35米,卸船效率可达1500吨/小时,采用了诸多创新性设计,其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持续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稳妥开展国际化经营。2024年,太重集团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利用海外公司和海外办事处平台优势,以点带面辐射全球,海外市场全面开花。在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菲律宾等多个海外市场取得重大突破,并积极拓展土库曼斯坦、比利时、罗马尼亚、奥地利等新市场。此外,该公司轨道交通、矿山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去年太重集团出口订货同比增长25.6%,直接出口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重点出口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等18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订货占比68.39%。
近日,太重自主研发的6吨轮式液压挖掘机和全新款75吨履带式液压挖掘机在太重智能高端液压挖掘机产业园区双双下线,公司大中小全系列挖掘机谱系上再添新成员。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着力打造“3+5+3”产品布局,新建集锻造、加工、热处理、焊接、装配、涂装等于一体的高端化、智能化、现代化工厂,产品销往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2024年太重集团继续深化与中央企业“抱团出海”合作,推进与央企围绕优势产品出口、海外业务拓展等方面强化优势互补,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合作。不断巩固与央企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找准对接切入点和结合点,促进持续发展,积极推进海外项目落地。与中车、中钢、中冶、中国有色等央企展开深度合作。其中与中车在轨道交通领域,与中钢、中冶京诚在冶金领域,与中色在矿山领域完成项目签订。
“目前,太重的轨道交通、矿山、起重机、工程挖掘机、工程起重机等产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热销,塑造了海外市场太重品牌新名片。未来,我们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推动太重技术平博pinnacle体育平台、太重标准、太重品牌扬帆出海。”太原重工国际销售公司总经理石磊信心满怀。
“科技人员要在市场中画图、在用户中画图、在现场中画图。”这是太重集团对创新工作的重要要求。为做好落实工作,太重集团全面开展青年科技人员深入用户现场、生产一线做研发行动。截至目前,青年技术人员完成市场调研、项目技术交流500余次,在用户回访中收集了各方面的改进建议,并将问题解决在一线。
在某热矫直机局部装置装配试车现场,红色安全帽下,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专注严肃,眼睛明亮而有神。技术中心的工艺人员在一线车间学习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各类规章制度,从整机组、液压部件组再到运行试验组,十分珍惜在每一个班组的学习机会,产品的哪个部位拧什么螺丝,哪个步骤装什么工件,哪种机型要达到什么测试指标,他们都主动向老师傅请教,自己上手一遍又一遍地实操。在实践过程中,工艺人员发现某热矫直机的速度、精准度等控制性能降低,第一时间同工艺、装配人员进行问题分析,现场制定改进方案,成功保证了项目按时发运。
轧钢所还积极组织新入职青年技术人员深入冶金设备分公司交流学习,实地观察矫直机制造流程,深入了解加工过程中用到的各种大型设备及装配步骤,强化青年工程师做好日常机械设计的责任感。
太重集团首次设计制造并投产的120吨燃油宽体车正在用户矿场担当运输重任。为密切跟踪车辆运行状况,重型运输装备研究所的青年骨干奔赴现场,对宽体车的运行数据进行精准记录。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推力杆支座的螺栓、离合片等小部件作业效率与设计不符,果断制定处理方案,成功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设计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能不能真正落地,只有深入现场才能了解。”重型运输装备研究所技术主办王波说。
太重起重所集中青年科技人员组建起了装配焊攻关组,深入起重机分公司装配车间一线,展开了一场专题质量提升行动。攻关组锚定生产实际痛点和制约产品设计的问题瓶颈,经过多轮讨论和改进,成功优化了线槽、灯具、润滑管路底座安装方案,避免了起重机装配后补焊带来的漆面损伤,实现了精细化设计。
“在一线掌握项目情况、在一线推进项目进度、在一线解决项目问题,不仅有效解决了产品中存在的细节问题,更为今后的设计研发提供了有力依据。”具有10多年液压挖掘机研发经验的技术人员尹满义,对深入生产一线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有感触。
在太重集团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发展的征程中,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迈上了放飞梦想、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他们以技艺立身,以服务暖心,以传承为己任,将创新的花火播撒得越来越远。
新春新气象,技术升级抢占先机。2月11日,太重集团技术中心焊接工艺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一项AI新技术在冶金分公司落地应用。这是一项以算法优化和试验统计为突破口,成功开发出的“AI+TZCO”智慧工具,全称为多模态焊接过程即时监控与反馈大模型。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是对大厚板(厚度在4.5毫米至25毫米之间的钢板)焊接质量精细化控制的尝试,更是对新质生产力理念的深刻实践。
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加工工艺之一,几乎所有与生产制造相关的行业都离不开焊接,而不同行业场景所需的焊接工艺不同,焊接环节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的好坏。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是这款AI模型的“智慧”之源,集视觉监测和电弧信号监测于一体,它就像一位拥有超凡感知力的智能守护者,时刻密切关注着焊接现场的一举一动。无论是电弧的闪烁频率、熔池的微小波动,还是焊缝金属的流淌状态,都逃不过它的严密监控。在焊接缺陷识别方面,它更是表现出色,依靠在海量数据中反复锤炼形成的精准判断力,以及一套严谨科学的数据准则体系,能够迅速且精准地发现隐藏在焊缝深处的微小瑕疵,一旦发现焊缝在焊接过程中有缺陷,模型会迅速发出反馈,让工作人员当下就能进行返修,避免焊完后因发现缺陷而导致的大面积返工,为焊接质量的精准判断和高效率作业提供了可靠保障。
通过AI技术的赋能,焊接过程实现了从传统人工“经验驱动”向先进智能“数据驱动”的跨越式转变,提升焊接稳定性的同时,更为智能化生产提供了强劲支撑。这一成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焊接质量,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和返修率的降低。
太重集团2月7日发布喜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了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太重集团榆次液压工业有限公司节能高压油缸柔性生产智能工厂榜上有名,成为全国液压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该名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平博pinnacle体育平台、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六部委在2024年首次开展培育和认定,是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智能工厂的官方认证,旨在构建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标准体系“三位一体”工作体系,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本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最高层级为卓越级。
太重榆液“节能高压油缸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深度融合了数字孪生、AI、云计算、5G工业互联网、3D视觉识别、智能传感等先进技术,全力打造工厂数字化设计与交付、先进工业网络应用、产品数字化研发设计、产线柔性配置、在线智能检测、质量追溯与分析改进、设备智能运维、智能仓储、精准配送、污染在线管控、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等11大优秀场景,进一步增强工程机械行业自主配套能力,对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厂借助5G网络技术和工厂智能化计算处理能力,部署精密数控车、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先进智能设备,集成多种先进信息化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管控与动态优化,形成从工厂基础设施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工厂,达到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订单准时达成率和设备联网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产品不良品率和单位能耗。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协会工作加强行业自律反内卷 维护行业效益稳增长——孔祥忠走访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平博pinnacle体育平台平博pinnacle体育平台